找到相关内容97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精进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若不计寒暑,朝夕勤修务,事业无不成,至终无忧患。 ——《善生经》 一、精进的意义   贪逸恶劳是人的通病。由于贪逸,造成心神散漫,做事就不容易成功;因为恶劳,所以希求近利,只求速成,一遇到挫折就灰心,一碰到困难就畏缩,尤有甚者,怨天尤人,不但对于前途毫无助益,反而起惑造业,空费大好光阴,宁非可惜!对治之道无他,唯佛法中的「精进] 是最好的针砭良药。何谓精进?简而言之,精,即纯而不杂;进,即前而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2145650.html
  • 论恭敬

    ,诋毁他人。对治我慢的最佳良药就是培养恭敬心。在理上,首先需思惟三宝、父母、师长乃至一切众生的恩德;其次则须了达并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当作佛。若能如是观想,恭敬心自然生起。在事上,则须以身口意三业...

    见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248599.html
  • 佛教对饮食文化的影响

    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;(5)为成道业,应受此食。这较好地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对饮食的作用与目的的看法。宋代著名学者黄庭坚有鉴于此撰写了《士大夫食时五观》,将佛教的上述思想融入到儒家的理念之中,表明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550159.html
  • 是 非 人 论 - 化解篇

    。识可造善,故有学有术,然有埋耳。为群展福,“娑婆”诸君共此,岂不美哉!谤言弗可逝,唯建中道耳。良药苦口利于病,刺身非言,作明镜自面,微观言行,许有非处,识之疾急良药理之。况谣言之说,于行不沾,不堪...

    义云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052443.html
  • 《净土宗辞典》序

    《净土宗辞典》序  释昌臻  佛所开示的一切法门,均为使众生破迷开悟,了生脱死,圆证菩提。法法平等,本无高下。不过,由于时节因缘不同,众生根机各异;如同治病,必须对症用药,方能药致良效。时际末法,一般众生善根浅,福根薄,业障重,退缘多;纵然修行,亦难证道。所以,《大乘积经》谓:“末法净土成就”。又谓:“末法亿亿人修行,罕一得道;唯依念佛,得度生死”。可知净土法门为末法众生之对症良药,实千古...

    释昌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2052775.html
  • 书法中的茶

    书法中的茶  茶与书法的联系由来已久,历代书迹中有着茶事,历代茶事中有着书家。但是,茶与书法的联系,更本质的是在于两者有着共同的审美理想、审美趣味和艺术特性,两者以不同的形式,表现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。也正是这种精神,将两者永远地联结了起来。  纵观历史,茶的作用在发展变化,包括疗疾的良药、提神的佳饮、交友的雅物等,还衍生出一系列的茶艺活动和具备了特定的思想内涵。特别是魏晋以来,诸如“以茶代酒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5052850.html
  • 慈悲的对象

    激发慈悲的良药。尤其是当我们生病时,这种修法非常有效。我们发愿承受众生所有的病苦,并将所有的幸福与安祥奉献给众生。寂天菩萨说过: “如果修行人不能舍自己的快乐予众生,并代一切众生受苦的话,便没有开悟的...

    乐 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2754212.html
  • 悟法却迷人

    良药;若不应机,不能令其当下明了,又把住不放,则成剧毒!已明了者,能所不存,物我一如,绝言相,泯对待,无“佛”与“道”之分别,自然“无法可取,无法可舍”。至此无修境地,哪里还需要祖意、教意之诸般言说...

    释迦广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4754401.html
  • 佛教对饮食、茶文化的影响

    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;(5)为成道业,应受此食。这较好地反映了佛教对饮食的态度及对饮食的作用与目的的看法。宋代著名学者黄庭坚有鉴于此撰写了《士大夫食时五观》,将佛教的上述思想融入到儒家的理念之中,表明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1354426.html
  • 佛教中的生态智慧

    起施主的供养。要对于饮食滋味不贪美味,不憎粗砺。要把饮食看成是治疗“饥渴疾病”的良药,为修成道业而受用饮食。所以,佛教对待无情众生最根本的两点,是自律和珍惜。   佛教生态...

    释宗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954619.html